“大家手脚麻利些
争取今天采完所有头茬菇
……”
晨光微露
铁岭县白旗寨满族乡腰寨子村
食用菌生产基地的大棚里
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随着基地负责人付忠岩的
一声吆喝
10余名村民熟练地穿梭在菌棒间
开启了一天的采菇工作
5年前
腰寨子村立足产业发展实际
瞄准食用菌市场的良好前景
利用县民宗局少数民族
发展项目资金
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
投资建设46栋大棚
以“村党支部+合作社”模式
打造食用菌生产基地
以产业促发展
强了村集体也富了农民
初夏时节,正是出菇旺季。5月14日,记者来到腰寨子村食用菌生产基地,刚一下车,基地负责人付忠岩就热情地迎了上来,“欢迎你们来,快跟我到香菇大棚里去看看,今年的香菇长势很好。”说话时,付忠岩眼里透着光,神采飞扬。
走进香菇大棚,一股淡淡的菌香扑鼻而来,密密麻麻的菌棒整齐地排列着,一朵朵肉嘟嘟的香菇犹如雨后撑起的伞,钻出菌棒,模样喜人。村民们穿梭在各个大棚之间,采摘、搬运……一片忙碌。
“要是早几天来,正值头茬菇产出旺季,菌棒上挤满了香菇,那丰收的场景才更喜人呢。现在进入到了头茬香菇采摘的尾声,明天就进入养棒期了。”付忠岩介绍,基地共有37个冷棚种植香菇,9个暖棚用于制作菌棒。去年10月份开始制作菌棒,今年4月初菌棒进棚,精心呵护下,8到10天就能出菇。
香菇种植具有周期短、成本低、见效快等优势,但也需要科学的技术支撑和精心呵护才能丰收。“种植香菇,一定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一旦温度过高就影响香菇的生长和品相。一般情况下,棚温要保持在18度到20度之间,每天浇水保证棚内湿度。”付忠岩说。
看着一筐又一筐的香菇运出大棚,付忠岩喜不自胜,连忙算起了丰收账:37个大棚里共有25.9万个菌棒,全年可采6茬菇,每茬可采菇近7万斤,基地年产菇量40多万斤。
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食用菌生产基地成立后,和昱种植专业合作社以租赁的方式承包基地大棚,村集体每年可增收8.5万元,给当地村民带来务工收入30多万元。腰寨子村村民郭中芬就是产业发展的受益者。基地成立后,她就到大棚打零工,每年收入3万多元,还不耽误家里种地。
夕阳西下
满载香菇的货车缓缓驶出村庄
腰寨子村的香菇将卖到全国各地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
食用菌产业正蓬勃发展
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活力
(铁岭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瑜 杨洋)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