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
银州区多个老旧小区
改造施工现场机器轰鸣
一场关乎5000户居民生活质量的
城市更新工程
正按下“加速键”
近日,记者走访岭东街道聚益花园小区、红旗街道天意小区、站前农行东侧小区3地发现,不同改造阶段的小区正以“微更新”撬动“大民生”。
3个改造现场:
地下“生命线”的更新实录
在岭东街道聚益花园小区内,挖掘机、工程车有序作业,工人们正忙于清理场地、检查管线接口,为后续路面施工做最后准备。在现场记者看到,部分地下管线铺设及回填工作已顺利完成,即将进入沥青路面铺设环节。
“看着小区一天天变样,心里特别高兴!”居民王女士感慨道,“以前路面坑洼不平,下雨天容易积水,冬天供暖还不是特别好,现在管线换了新的,路也要铺沥青了,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出行不便了。”还有不少居民表示,改造工程虽带来短期不便,但大家对未来小区的新面貌充满期待。
在红旗街道天意小区,居民介绍,目前天意小区的地下管网铺设和回填工作已经完成,接下来就要开始路面恢复工程了。
“地下管线是小区的‘生命线’,此次改造彻底解决了原有管道老化、堵塞等问题,后续路面铺设完成后,小区道路将更平整,居民出行也会更方便。”天意小区改造项目负责人说。
站前农行东侧小区的施工现场则更显“系统工程”的复杂性。整个小区路面被分段开挖,排水管道与供热管道正分层铺设。
回应“改造时差”:
兼顾政策标尺与民生需求
“为啥同个小区,隔壁楼改了我家没改?”“有的老小区比我们还破,为啥没轮到?”走访中,居民的疑问直指改造的“公平性”与“时序性”。
银州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就此作出回应:针对同一小区改造进度不一的问题,当前全区老旧小区改造面临统筹调配、科学推进的问题,仅施工人员就需调配近千人。以聚益花园小区为例,因地下管网情况复杂,施工方采取“分区块推进”模式,先完成主干道管网铺设,再逐步向支线楼栋延伸,避免重复开挖。而关于“改造名单”的筛选标准,银州区正严格执行“先急后缓、先民生后提升”原则,优先推进2000年及以前建成的小区改造。
从“住得下”到“住得好”:
老旧小区改造的“银州路径”
今年银州区共推进2个新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涉及8个片区、88栋楼、4985户居民。这场改造并非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融合了民生保障、基层治理与城市更新的系统工程。
老旧小区改造
是一道“民生考题”
考验着城市治理者的智慧与担当
银州区的实践表明
唯有将政策标尺与民生需求
精准对接
用“绣花功夫”破解施工难题
以系统思维谋划长效治理
才能让“老居民”
享受“新生活”
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铁岭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志远)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