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阳光洒满昌图县昌图镇太阳山村,登山步道上已有村民晨练的身影,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传来读书声,泰安湖畔的画家村画笔轻挥……这座坐落于太阳山脚下的村庄,不仅以鸡心果飘香闻名,更因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焕发独特魅力。近年来,太阳山村以产业为基、以文化为魂、以民生为本,让文明新风浸润山乡肌理。
移风易俗:
破旧立新树新风
“以前村里办酒席,一桌菜要花上千元,还得连续摆三天,谁家都扛不住。现在有了村规民约,宴席控制在10桌内,菜金不超500元,大家轻松多了。”村民王白冰坐在村委会的“评理说事点”里,算起了“文明账”。
在太阳山村,“移风易俗见行动”已不是口号。村党总支牵头制定的《村规民约》,明确抵制高价彩礼、限定酒席规模、倡导厚养薄葬。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人员李金霞介绍:“我们每月组织‘光盘行动’志愿服务,志愿者带着宣传册挨家串户讲政策,现在村民家里的红白喜事,都会主动到村委会报备。”
太阳山村的变化体现在细节中。村部走廊的公益广告栏里,“抵制赌博陋习”的漫画格外醒目。“以前农闲时,不少人蹲在牌桌上,输钱不说还伤和气。”村党总支书记马文环回忆:“我们搞了‘远离牌桌、走进书屋’活动,把废弃仓库改成农家书屋,添置了农业技术、文学名著等书籍,现在书屋成了村民获取知识的好去处。”
随着村风民风的转变,村民间的矛盾纠纷少了,村里的村民评理说事点也成为化解村民矛盾的“金钥匙”。村档案室里,村委会工作人员任鑫一边整理调解记录本一边说:“今年春天有两家因耕地边界起争执,我们请老党员、村民代表一起评理,按照土地台账现场测量,理清了边界线,两家人当场握手言和。我们村能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靠的就是这股子公道劲儿。”
文化浸润:
笔墨丹青绘文明
走进太阳山村画家村,青砖灰瓦的院落里,画师们正在绘画,几位村民围在旁看得入神。“我以前只会侍弄果树,跟着画家们学了两年,现在也能画两笔咱村的海棠花了。”围观的村民自豪地说。
“太阳山村风景秀丽,有众多画家和美术爱好者在此进行艺术创作,当地村民也参与创作,同时也陶冶了村民的情操。村里就集中一块区域打造了画家村,供画家和美术爱好者在此创作,现在画家村已经成为村里的一大特色,文艺氛围十分浓厚,有力促进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马文环说。
如今,太阳山村的文艺气息早已融入村民生活。每年端午,村里的花语溪畔露营地都会举办“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村民们一起包粽子、编五彩绳、画纸鸢。“去年有位城里来的游客,跟着我们学扎艾草花束,说这才是真正的端午味儿。”参与组织活动的李金霞介绍说,不仅如此,村里还大力挖掘红色文化这座“精神富矿”。太阳山革命烈士陵园坐落于太阳山村,墓碑上记载着昌图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英勇事迹,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基地,每年国家公祭日、清明节、烈士纪念日,都有学生前来献花缅怀。通过红色文化熏陶,不仅提升了村民们的爱国情怀,也让村里的孩子们知道现在的好日子来之不易,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民生为本:
设施完善暖民心
“以前村里路不好,路边垃圾多,下雨天一脚泥,现在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晚上路灯亮堂堂,一点垃圾也没有了,村里老年人遛弯儿也安心。”担任村里环卫工作的村民武连杰见证了村里的变化。近年来,太阳山村修建水泥路面6.1公里、柏油路8公里,安装路灯119盏,实现“户户通”的不仅是道路,更是民心。
乡村大舞台上,村民自编自演的广场舞正热闹上演。以前没地方活动,现在3个文化广场加起来有5000平方米,白天能晒粮食,晚上能跳广场舞,赶上节日还会举办联欢会,村里有点才艺的人都能露上一手。
位于村里第十居民小组的李家楼河曾是条“臭水沟”,经过村里开展美丽河道建设,如今清澈的河水倒映着岸边的垂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清了淤泥、修了护坡,现在夏天能看到河里有小鱼游。”村里环卫工李明说:“环境好了,来太阳山景区的游客更多了,村里的采摘、民宿、农家乐生意更火了。”
产业融合:
文明催生发展力
太阳山村的一片果园内,致富带头人于庆海正指导农户套袋,他说:“咱村的鸡心果不愁卖,不仅可供游客采摘,每年还能销往浙江、福建等省份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种植鸡心果的村民腰包都鼓起来了。”
“产业兴旺了,村民才有精力搞文明建设;文明程度高了,游客才愿意来,产业才能更兴旺。”马文环道出村里发展的秘诀,他说,村里的“生活垃圾治理示范户”评选,就与果园经营管理挂钩,谁家院子干净、垃圾分类做得好,优先推荐参加采摘游客接待,这招特别管用。
“我们村从2011年前后开始引进种植鸡心果,依托‘村社合一’的闪红榛果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多元化销售渠道,一部分靠游客采摘;一部分通过农业经纪人销售到全国各地;还有一部分出口到俄罗斯以及东南亚国家。每年种植鸡心果,就能带来4800万元的收入。”马文环说,近些年,在昌图镇政府的支持引导下,村里以林果产业为主导,实施旅游、观光、休闲、采摘为一体的农旅融合新发展,依托太阳山风景区建设了游客接待中心、景观花海、花语溪畔露营地、4000米登山步道等旅游设施,把太阳山村打造成为人们向往的田园,每到节假日,都有大批游客来采摘游玩。
泰安湖波光粼粼、果园中硕果累累、村民们笑脸盈盈……一幅产业兴旺、村民富足的美丽画卷在此徐徐展开。如今,太阳山村的“文明故事”,就像山间的溪流,在产业发展的沃土中流淌,在文化传承的脉络里延续,更在每一位村民的笑容里,绽放出最动人的光彩.
(铁岭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袁海洋 李林峰)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