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昌图县老四平旺金山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3400亩玉米田喜获丰收,两台大型茎穗兼收收割机穿梭田间,在轰鸣声中完成摘穗、剥皮、秸秆粉碎与收集作业,一幅丰收图景徐徐展开,奏响农民增收“幸福曲”。
今年,合作社玉米种植迎来“天时地利人和”。得益于全年风调雨顺的气候条件,加之精细化田间管理,玉米亩产突破2000斤。而茎穗兼收模式的应用,更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大“法宝”。合作社理事长李金宝给记者算了一笔增收账:这种收割方式实现一举三得,既减少机械进地次数,节省燃油与人工成本,又能同步收获玉米果穗与秸秆,让“废料”变“宝”。


秸秆处理是这笔增收账的亮点。收割机收集的秸秆被直接运回打包车间,在保持青储状态下完成打包,随即出售给内蒙古养殖企业制作饲料,每亩秸秆售价达200元,较传统收割后的打包模式每亩增收70元。“青嫩状态下的秸秆营养流失少、霉变风险低,饲料品质都高,特别受养殖企业欢迎。”李金宝说。


“茎穗兼收模式是一种新的理念,留一部分秸秆覆盖还田做保护性耕作,离田一部分秸秆进入养殖行业作为优质饲料,实现了种养的有效衔接,为秸秆综合利用开辟了新思路。”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昌图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组组长解宏图说,“一机多能”的茎穗兼收机作业效率高、损失率低,不仅带来经济效益,更释放显著的生态价值。茎穗兼收技术不仅推动了农机化新技术落地,也为铁岭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铁岭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立忠)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