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铁岭频道>>县区发展
铁岭县:沃野铺“金浪” 金秋“丰”景浓

2025-10-13 10:31:49    来源:东北新闻网 分享到:

  金秋十月,辽北大地浸染丰收色彩。眼下,大田玉米进入收获期,金灿灿铺满了大地。铁岭县各地农民抢抓晴好天气采收玉米,各类大型农业机械全面投入作业,收割机的轰鸣声、运粮车的鸣笛声交织成一曲热闹的秋收交响乐,奏响了“粮满仓、人欢笑”的幸福乐章。

  10月11日,走进铁岭县蔡牛张庄玉米新品种推广专业合作社的示范田,一幅现代化秋收图景扑面而来:一台大型四行收割机缓缓驶入田间,“大口”一张便将玉米秆穗整齐“吸入”,经过摘穗、剥皮、秸秆粉碎等多项作业,黄澄澄的玉米棒瞬间入仓,粉碎后的秸秆则均匀撒向田间,化作滋养黑土地的“天然肥料”。

  “这大家伙一天能收100多亩地,每天4台收割机,搭配8台运粮车,预计1个月时间就能完成2.26万亩玉米的收割作业。”合作社理事长赵玉国笑着说。

  秋天里,哪有比丰收更乐呵的事儿!看着遍地金黄的玉米,赵玉国满脸喜悦地说:“今年是近年来难得的丰收年,合作社千亩示范田亩产超2200斤,妥妥的‘吨粮田’!其余地块也能达1800斤以上。”

  这份丰收,源于合作社的“科技密码”——推广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条带种植模式”,既促进秸秆腐殖增肥,又保障密植通风透光,使土壤有机质含量较普通地块提升约2%。搭配辽单318、铁研188等抗倒伏、耐密植的优质品种,更有北斗导航“助阵”,无人驾驶农机精准控制株距行距,实现了产量质量双提升。

  步入张庄合作社大院,一排排现代化的农机具很是气派。“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如今都成了种田的好帮手。”赵玉国介绍,目前,合作社共有各类农机108台套,覆盖耕、种、防、收各个环节,实现了农作物种植全程机械化作业。

  丰收的玉米不仅要“收得好”,更要“销得畅”。秋收之后,合作社的两座玉米烘干塔同时点火,地里新鲜采收的玉米源源不断地运进合作社大院。在那里,合作社及周边农户收获的玉米经过脱粒、烘干后,直接装入集装箱,通过铁路运输发往福建。“收粮即销售,农民不用愁销路,节本增效,心里踏实得很!合作社每日烘干玉米千余吨,预计总加工量将达到20万吨。”赵玉国的话语里满是底气。

  丰收的喜悦,一浪高过一浪。张庄合作社的忙碌,只是铁岭县秋收的一个缩影。阿吉镇、大甸子镇、双井子镇等其他乡镇同样开启了秋收模式。今年,在高质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铁岭县积极落实各项种粮、惠农补贴政策,通过精量播种、病虫害防治、水肥一体化、多种复合种植模式等方式,鼓足了群众的种粮干劲。为确保秋收工作顺利开展,铁岭县农业部门积极组织农业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指导农民做好秋粮后期田间管理和收获工作,确保未收秋粮作物安全成熟、丰产增收。

  从“会种地”到“种好地”,从“靠人力”到“靠科技”,铁岭县始终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性耕作、有机肥还田等“黑土地保护工程”,让耕地更肥沃。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入300余台玉米收割机,机收率达到75%以上,全县玉米播种面积115万亩,已收玉米面积达25.86万亩,预计10月底前全面完成秋收任务。

  (铁岭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瑜)

责任编辑:马驰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