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铁岭频道>>要闻
用真情焐热村民心坎儿

2025-06-16 15:55:26    来源:东北新闻网 分享到:

  “种了半辈子地,头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按理说入夏都这些天了,这苗早该窜起来了,可为啥还是不见长呢?”

  “老乡咱别担心,专家马上就到,您一听就明白了!”

  适逢芒种时节,阳光将田地里的玉米叶晒得微微蜷曲,这天,胡涌顶着正午的烈日,一边察看庄稼长势,一边与农户促膝交谈。今年以来,东北地区气温同比偏低,农作物生长缓慢,三桥子村第一书记胡涌把省农科院专家请到田间地头研判农情、答疑解惑,传授玉米苗期管理及病虫害预防知识,农户原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

  去年3月,铁法能源公司供电部党员胡涌积极响应国有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号召,被省里选派到乡村振兴任务较重的铁岭县蔡牛镇三桥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怀揣着对驻村工作的满腔热情,与群众心系一处、打成一片,用“脚踏实地解民忧,真抓实干促振兴”的实际行动,全心全意践行着“让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的信念和誓言。

心系乡情热土 “四位一体”描绘新蓝图

  “老哥,窗户现在还严实吗?屋里温度咋样?火炕热乎不?这阵一天比一天冷了,您出来进去多穿点,有啥需要的就吱一声……”

  自打入驻三桥子村,胡涌走家串户,详细了解村情民意、嘘寒问暖。低保户刘军林家里门窗老化失修、出现多处裂缝,他跑前跑后,赶在入冬前为他更换了新门窗。同时还和周边五个村的驻村干部结成“第一书记联盟”,打造“抱团发展、连片振兴”工作新模式。

  在与党员、群众和脱贫户面对面交流过程中,胡涌详细了解当地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等情况,很快摸清了党组织号召力不强、村集体经济薄弱、人居环境和文化生活质量不高等症结所在。他把加强村党组织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从规范党组织设置、完善阵地建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入手,确定了以基层党建工作为龙头,以产业融合促发展、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守护村民健康防线、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为路径的“1+4”工作思路,努力构建富民强村、和美新村、健康乡村、文化兴村“四位一体”的乡村新生态。

“党建+产业融合”  夯实富民强村发展根基

  胡涌深知,粮食安全是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必须扛稳的政治责任,对于农民来说,增产就是增收。三桥子村以种粮为主业,拥有耕地3600余亩,土质及地势较好,玉米种植优势明显。然而,由于该村外出务工人员多,导致留守人口老年人比重大、青壮年劳动力缺乏,加上田间技术管理相对粗放,实现稳产增收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为深耕种粮主业,筑牢发展根基,胡涌与村“两委”班子积极向村民宣传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种粮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一方面将种植任务落实到人头和地块,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户的种粮积极性,一方面切实发挥职能,督促落实好种粮时机和种子化肥等农资储备,协调跟踪粮食机械化生产,他与邻村联合开展了“强化科技支撑、助力乡村振兴”联学联建实践活动,定期从省农科院请来专家,推介优质高产多抗耐逆新品种,对村民手把手进行农作物栽培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去年7月份,铁岭地区持续遭受罕见的强降雨,胡涌带领村民抢修道路、疏通农田沟渠,每天冲在防汛第一线,降雨过后又第一时间请来专家指导排涝和防病害工作,保障了粮食安全和促农增收。

  “这是省农科院开发的新稻种,我先承包几亩地种种,赔了算我的,挣了钱乡亲们再决定是否跟着干!”为探索致富新路子,今年,他自掏腰包,搞起了水稻试验田。“三桥子村部分耕地有水源优势,如果改种水稻,既能有产量保障,又能让农民多赚钱,这个头儿,我来带!”

  近年来,三桥子村部分村民依靠养牛、货运等方式致富,胡涌号召他们中的党员、富裕户积极传授经验,示范带动,吸引更多村民参与,多渠道、多方式拓宽致富渠道,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还与镇农村合作社和第一书记联盟建立了定期研讨机制,通过“半月坛”“半日谈”座谈会等形式,共同研究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吸收借鉴先进经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党建+基层治理”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过去,三桥子村村民环境卫生意识相对薄弱,很多住户房前屋后不同程度地堆放着生活垃圾,不仅严重影响村容村貌,也间接影响着村民生活质量。胡涌驻村后,积极学用“千万工程”经验,设立了垃圾集中收集点,发动党员利用主题党日活动与村民一起行动,清运垃圾上百立方米,使“脏乱差”现象在短时间内得到全面整治。村“两委”还通过线上倡议、线下入户宣传、建章立制等方式,引导群众破除陋习讲文明、整治环境树新风,促使村容村貌从“一处美一时美”向“处处美时时美”转变。

  “大家乡里乡亲的,不要因为这点小事伤了和气……”去年农田播种前,两户村民因耕地边界不清产生争执,胡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取来尺具,当面丈量、现场裁定,双方矛盾就此化解。

  胡涌有着较为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在供电部营业大厅担任班长时,每天接触到大量的群众。他深知,群众工作无小事,驻村以来,他将和谐共治理念落实到群众之中,倡导农村精神文明新风尚,加强法治教育,并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让村民广泛参与村务决策和管理,及时回应并有效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与此同时,要求党员善于听民声、知民意、解民忧,充分发挥在乡村治理中的骨干作用,讲求方式方法,提升工作效率和乡村治理水平,及时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营造政通人和的发展环境。

“党建+医疗帮扶” 为邻里乡亲注入健康活力

  “年岁大了,去城里看病不方便,这次村里请来专家免费义诊,查慢病、测‘三高’、讲解健康知识,真是太好了!”村民张大娘激动地说。

  农村人口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效。胡涌在入户走访帮扶、与村民心贴心交流过程中,详细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以及医疗保障和各类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并积极为特殊患者搭建就医通道,为五保户慢病患者询医问药,帮助村民协调办理慢病相关事宜。在他的牵头和精心筹划下,三桥子村委联合铁煤总医院专家医生携带着彩超、心电图仪等医疗设备走进村广场、小学等场所免费义诊,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我们特意把义诊地点选定在了可辐射周边的大北地村,这样既可以方便本村居民前来就诊,也能让周边村民享受到医疗便利!”胡涌说。担任驻村书记以来,通过联合开展“送医下乡”帮扶活动,免费体检受众超千人次,不仅有效解决了当地村民就医难、用药知识匮乏等问题,更有力引导了村民树立健康意识、合理生活方式,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他还根据乡村医疗状况实际,制定了每季度开展一次义诊活动的规划,并向调兵山市政协提交了《关于优化农村老年人口慢病、基础病筛查与办理流程的提案》,为健康乡村建设出力献策。

“党建+铸魂赋能” 厚植乡村振兴文化底蕴

  前不久,一场充满爱心与温暖的捐书活动在蔡牛镇举办。活动中,胡涌将多方筹措来的700本图书捐献给了当地的大甸子小学和鸡冠山小学,为农村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胡涌坚信,通过教育,可以让农村家庭的孩子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从而改变命运,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他时刻关注农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今年,已累计为农村小学捐赠《妈妈给你追梦的翅膀》《文学少年》等各类书籍、杂志近2000册。他还定期邀请调兵山市文联、市作协、矿区书画院的老师们走进校门授课宣讲,让孩子们接受文化熏染,用文学照亮未来的路。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过去,三桥子村文化生活相对匮乏,胡涌到来后,先后组织并参与了中国农耕文化宣传教育、“知青岁月 情系故乡 三桥子村知青50周年再聚首”联谊、走进铁岭市传统文化教育基地、铁煤蒸汽机博物馆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更多农民参与进来,开阔眼界、丰富精神生活。胡涌还积极筹划,着手邀请作协、美协等团体来村里开展宣传文化下乡活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化的档次和水平。

  “做好乡村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沉下心来去了解村民所想,帮助村民解决问题才是该做的实事。”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踏实坚定的脚步,怀着对乡村振兴的美好期待和奋斗初心,胡涌一步一个脚印,在乡村的小路上继续默默前行着……

责任编辑:马驰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