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的风,早把乡土的印记吹进了我的骨血里。这颗‘快乐老家’的种子,终在《快乐到家了》的旋律中破土而出。”谈及这首文旅主题曲的创作初心,作者孙涌智的话语里满是滚烫的故土情怀。
这绝非一首简单的地域赞歌,而是他对铁岭文化基因的深度测序与艺术转译,将烟火记忆、民俗密码与人文底蕴编织成曲,让“快乐”成为勾连乡愁与大众、传统与潮流的精神密钥。
作为土生土长的铁岭人,他的青春岁月浸润在东北独有的市井烟火中。寒冬里热炕上的闲话家常,酸菜缸内缓慢发酵的时光印记,广场上秧歌队红绸翻飞的欢腾景致,街巷间唠嗑时的爽朗氛围。这些片段早已沉淀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成为《快乐到家了》创作最鲜活的素材库。

为精准捕捉这份纯粹的铁岭韵味,创作期间他也曾在老街旧巷的烟火氤氲中打捞灵感。在铁岭乡村的农户院落,儿时母亲腌制酸菜的记忆瞬间涌上心头。围坐在农家热炕,感受炕火烘烤的温热触感,这些真实的体验都化作歌词中可感可触的细节。红绸舞动的韵律、老艺人口中地道的二人转腔调,都融入旋律的肌理,让“快乐老家”的每一处表达都浸透着铁岭的本土气息。

“我想借这首歌,撕开铁岭‘笑星之乡’标签的另一面,让人们看见它更丰富的灵魂。”孙涌智眼中的“快乐老家”,既有银冈书院沉淀的千年文脉,也有东北民俗迸发的鲜活生命力,更有普通人生活中最本真的喜乐。
这份初心,让他在歌词打磨中暗藏诸多“巧思机关”,以质朴语言撬动深层内涵。“酸菜缸里藏岁月芳华,热炕上那就是一个唠呀”,便是其中的神来之笔。酸菜作为东北人生活的“刚需密码”,酸菜缸里腌的何止是白菜?那是东北人冬藏的生存智慧,是一代代人把日子腌进酸香里的岁月沉淀。

一句“想整啥就整啥你还想整点啥”,灵感源自他的个人长篇小说《卡瓦》。这句自带东北“豪爽滤镜”的表达,表面是“随心所欲”的直白写照,实则藏着东北人刻在骨子里的生活哲学,不纠结过往、不内耗自我,活得尽兴通透。孙涌智将其纳入歌词,既精准勾勒出家乡人的性格特质,更让“快乐老家”的精神内核愈发鲜明。

歌曲中的诸多意象,更藏着孙涌智对“快乐老家”的深层解构,诠释着“小地方藏大世界”的生命智慧。在他看来,铁岭这座城市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鲜活的生活气息与纯粹的快乐质感。
“银冈书院连接宇宙wifi”这句匠心之作,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跨次元对话”,银冈书院作为铁岭的“文化路由器”,一头连着百年文脉,一头接起“宇宙wifi”,寓意着铁岭既能坚守文化根脉,又能主动拥抱时代潮流,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在此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从采风路上的烟火拾取到歌词创作的巧思迸发,孙涌智用《快乐到家了》完成了对“快乐老家”的深度解码。这首作品不仅是对家乡的深情礼赞,更是对地域文化的创新性激活,让酸菜缸、热炕头这些铁岭元素升华为文化符号,让“快乐”成为铁岭最鲜明的城市名片,在旋律的流转中,让每一位听者都能感受到“快乐老家”的温暖力量,读懂铁岭文化基因中“快乐到家了”的那份纯粹通透、洒脱快乐。
(铁岭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琨淇 杨洋)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