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铁岭频道>>要闻
粮满仓、农欢颜!铁岭市745万亩农田收割基本结束

2025-11-07 14:10:19    来源:东北新闻网 分享到:

  今秋,铁岭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截至目前,全市745万亩农田收割基本结束,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在现代化农机的助力下、在广袤田野上绘就出一幅“粮满仓、农欢颜”的壮美丰收画卷。

农机轰鸣庆丰收

玉米水稻颗粒归仓

  在昌图县阳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玉米地里,数台大型玉米联合收割机如同“钢铁战士”在金黄田野间往来穿梭,秸秆切断、摘穗脱粒、清选装仓等工序一气呵成,金灿灿的玉米粒源源不断涌入运输车辆。“合作社投入20多台智能收割机,一台每天能收150亩,精准控制收割高度减少损耗。”合作社理事长李忠华介绍,通过“统一耕种、管理、收割、销售”模式,合作社2.8万亩玉米亩产达2300多斤,目前正通过烘干塔加工干粮,待价而沽。

  调兵山市晓明镇前后屯村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更传来捷报,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测产观摩会上,经省级专家实测,最高产地块标准水玉米亩产达1210.13公斤,不仅创下全市纪录,更刷新了全省辽西以外光热资源区域玉米历史最高单产纪录,成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生动注脚。

  铁岭县双井子镇的水稻种植区同样一派繁忙,5.1万亩稻田全部实现机械化收割。“机器收割又快又好,还能保证干燥度,利于储存。”金利家庭农场负责人李国伟看着满车水稻笑意盈盈。这个“稻香小镇”今年因风调雨顺与科学管理迎来丰产,水稻亩产达1300斤,较2024年增收300斤,全镇总产量预计突破6400万斤,目前收割已完成90%,11月中旬可全面收尾。

  在开原市大豆基地,小型收割机穿梭作业,黄豆在机器中蹦跳着落入收集装置;昌图县花生种植区,农户们正将晾晒好的花生送往加工厂,多元作物的丰收让铁岭的金秋更显厚重。

多维举措强保障

筑牢稳粮增产根基

  丰收的背后,是全市上下打出的稳粮增产“组合拳”。在品种推广上主推郁青392、铁研188等一批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的玉米、水稻品种,为丰收筑牢品种根基。铁岭县蔡牛张庄玉米合作社通过推广这些优质品种,搭配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千亩示范田亩产超2200斤,建成实打实的“吨粮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提速,今年推进的82.47万亩超长期国债高标准农田项目,覆盖铁岭县、开原市等多个县(市)区,总投资达16.35亿元。项目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智能灌溉排水设施、改善土壤质地等措施,让“望天田”变身“高产田”。昌图县三江口镇等地块新建的66座渠系建筑物、16.6千米排水沟,彻底改变了过去“靠天吃饭”的困境,实现旱能浇、涝能排。

  农业科技服务全程护航。市农业农村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从播种前选种整地,到生长季施肥与病虫害防治,再到收获期机械使用,提供全周期指导。今年全市继续实施392万亩玉米大豆“一喷多促”作业,无人机10分钟即可完成40亩农田喷洒,有效促进作物灌浆增产,9月上旬便全部完成作业。清河区北大荒垦地示范区更集成应用“籽粒直收”技术,作业效率提升40%,亩均节省成本120元,秸秆还田还能每年为土壤补充1.2-1.5g/kg有机质。

  秋收保障措施精准落地,全市粮食加工、仓储企业提前准备111.51亿斤仓容与11.7亿元收购资金,通过19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提供代收、代烘、代储服务。农业部门建立秋收进度“五日报”制度,动态跟踪收购数量与价格;执法部门严查“压级压价”等行为,守护农民收益。同时,农机购置补贴、粮食补贴等政策全面落实,极大调动了农户种粮积极性。

  当前,全市粮食收购有序推进,下一步将持续强化产后服务,做好粮食储存、加工等环节工作,让丰收果实更好转化为农民收入,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铁岭力量。

  (铁岭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袁海洋)

责任编辑:马驰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